AI论文写作

必看!AI写论文15步法+超全提示词揭秘:易笔AI/68爱写实操指南

更新时间:2025-10-04 16:22

内容摘要:读研党必看!亲测用AI工具(易笔AI/68爱写)从选题到终稿的15步实操经验大公开,涵盖选题定位、文献整理、提纲搭建、初稿写作/修改、摘要提炼、格式调整等全流程,附超全提示词指令,亲测省一半时间,帮你少踩学术写作坑!

读研那会儿,从选题卡壳到文献堆里翻找,再到反复改稿的折腾,这些坎儿都踩过。后来摸到AI写论文工具的门道,才发现原来学术写作能从“摸黑探路”变成“照着地图走”。今天就把自己用AI论文写作工具从选题到定稿的15步实操经验掏出来,不管是易笔AI还是68爱写,这套方法都能搭着用,亲测能省一半时间。

易笔AI

选题定位:用AI筛出“能落地+有价值”的方向选题选题就像盖房子打地基,地基歪了,后面怎么盖都费劲。我一般先想清楚自己对啥感兴趣,比如之前做“AI医疗应用”方向,就用易笔AI输入“AI医疗+近3年核心期刊热选题目”,工具唰地就列出“深度学习优化医学影像病灶识别模型”“基层医院AI辅助诊断落地难点”这些选项——既有学术分量,又能找到数据支撑。
要是写实证类论文,得找能量化的点,比如“某教育APP使用时长和学生数学成绩关联分析”;理论类的就得抠“理论空白”,像“现象学视角下AI伦理框架重建路径”这种。关键是用AI筛出来的题目,得同时过三关:导师点头、数据能搞到、有创新空间。我之前有个选题被导师打回来,就是因为AI筛的方向数据太难找,后来换了个“AI在社区医院影像初筛中的应用”,数据从本地几家社区医院就能要到,一下就过了。

68爱写

文献整理:AI帮你串起“前人研究-缺口-创新”线

找文献不是堆资料,是要理出“别人做了啥-哪里没做透-我能补啥”的逻辑链。用68爱写的时候,输入“AI医疗影像+核心期刊+近5年”,工具直接筛出被引最多的20篇文献,还能生成“研究方法分布”“观点分类”“争议点图谱”这些图,一眼看明白领域现状。
我一般先翻高被引文献的“研究局限”部分,再去看NeurIPS、ICML这些顶会的新论文,很快就能找到没被啃透的点。要注意的是,虽然AI能帮着筛文献,但得自己把关,优先用知网、Web of Science这些权威库的资料。之前有次AI推了篇网页上的“野文献”,我没注意直接用了,导师一眼就看出问题,说“这数据来源不靠谱”,后来赶紧换了核心期刊的文献才过关。

易笔AI

提纲搭建:AI给个“能调整的写作框架”

提纲是论文的骨架,骨架散了,内容再好看也立不起来。我会在易笔AI里搜“AI医疗影像论文提纲模板”,工具马上给个“引言-理论基础-研究方法-实验设计-结果分析-讨论-结论”的通用框架,再根据具体题目调细节。
实证类的要把“数据来源(样本量、采集方式)”“变量定义(自变量、因变量)”“分析方法(回归模型、方差分析)”这些部分写细;理论类的就得突出“理论源头-现状批评-框架搭建”。这一步最好和导师同步,我之前自己搭了个提纲,写了一半导师说“章节逻辑不顺”,只能推倒重来,浪费了一周时间,后来每次提纲改完都先发给导师看,省了不少麻烦。

68爱写

开题报告:AI教你“把亮点说清楚”

开题报告说白了就是“说服导师”——得让他觉得这题“有必要做、能做成、有意义”。68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生成器”挺好用,输入“AI医疗影像开题报告”,工具能给“行业痛点(基层诊断资源不均)-理论支撑(深度学习算法)-实践价值(提升诊断效率)”这种逻辑模板。
要注意的是,研究方法得具体,比如“用随机对照试验,样本200例”;预期成果得能量化,像“提出1种改进的病灶识别算法,准确率提高5%”。我之前写开题报告,把预期成果写成“提升模型效果”,导师说“太虚了,得有具体数字”,后来用AI生成的模板,改成“准确率从85%提到90%”,一下就清晰了。

易笔AI

初稿写作:AI当“专业术语小助手”

写初稿最头疼的就是“专业话不会说”。比如写算法部分,我在易笔AI里输入“ResNet医学影像分类模型专业说法”,工具马上给“本研究以残差网络(ResNet)为基础架构,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优化特征提取”这种表述,一下解决了术语不专业的问题。
写作时每段只讲一个点,用“问题-分析-对策”或者“首先-其次-最后”串起来。实证类的得把“数据清洗步骤”“模型调参过程”写详细,理论类的要标清楚“关键概念的定义依据”。我之前写实验部分,没记清楚数据清洗的具体步骤,AI生成的时候只能大概写,后来导师问“缺失值怎么处理的”,我答不上来,只能重新翻原始数据补记录,麻烦得很。

68爱写

初稿修改:AI当“细节纠错员”

改初稿不是这儿删一句那儿改两字,是得调逻辑、磨语言。68爱写的“文本优化”功能能揪出“重复话”(比如“这个算法准确率挺高,准确率有90%”)、“模糊表达”(把“效果不错”改成“准确率提到92.3%”),还能把“这个方法”换成“该方法”这种更学术的说法。
我一般先调逻辑,看看章节是不是互相呼应,论证是不是自洽;再改语言,删多余的话,统一术语;最后用AI生成“修改前后对比”,一眼看明白哪儿改好了。有次我写讨论部分,逻辑绕来绕去,AI标红提示“章节关联弱”,我才发现把“模型优势”和“临床意义”混在一起说了,分开写之后清楚多了。

易笔AI

摘要提炼:AI帮你“浓缩论文精华”

摘要得在200-300字里说清“目的-方法-结果-结论”。易笔AI的“摘要生成器”能直接从正文提炼,比如输入实验部分内容,工具生成“本研究旨在探究Transformer医学影像分割模型性能(目的),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其在ISIC等公开数据集上的表现(方法),结果显示模型Dice系数达89.7%,比传统U-Net高4.2%(结果),说明该模型在皮肤病变分割任务中优势明显(结论)”。
要注意英文摘要别直译,我之前直接拿中文摘要翻,AI提示“句式太生硬”,后来让工具参考《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》的摘要模板,调整了句式和术语,才符合期刊要求。

68爱写

引言构思:AI帮你“讲好研究故事”

引言是“研究的开场白”,得从大背景说到小问题。68爱写的“背景资料整合”功能能抓“AI医疗影像行业数据(2023年市场规模500亿)”“政策支持(《“十四五”医药工业发展规划》)”“现存问题(小样本下模型泛化能力差)”这些信息,帮你搭“行业急需-现有方案不够-本研究创新”的逻辑。
开头用“数据+案例”更抓人,比如“《2023全球医疗AI报告》说,基层医院影像误诊率30%,AI辅助诊断能降15%误诊率”。我之前引言写得太笼统,导师说“没画面感”,后来用AI找了具体数据和案例,开头改成“我们县医院去年统计,放射科医生每天看200张片子,误诊率28%,而某AI辅助系统能把误诊率降到13%”,一下就生动了。

易笔AI

正文充实:AI当“案例数据仓库”

正文得“用证据说话”。易笔AI的“案例数据模块”里有各领域的实证案例,输入“AI医疗影像成功案例”,能跳出“谷歌DeepMind视网膜病变诊断准确率超医生”“推想科技肺结节检测系统通过NMPA认证”这些真实例子,还有“2018-2023年肺结节AI诊断论文数量增长趋势”的图表。
案例得和研究问题相关,比如研究“小样本学习”,就得找“迁移学习罕见病影像诊断案例”;数据得标来源,像“数据来自《Nature Medicine》2022年队列研究”。我之前写“AI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”,随便找了个“某公司内部数据”,导师说“来源不权威”,后来用AI找了《柳叶刀》上的研究数据,才过关。

68爱写

结论升华:AI帮你“拔高研究价值”

结论不是“正文的复读机”,是“研究的总结+展望”。68爱写的“结论生成器”能从各章抓核心发现,生成“本研究通过构建XX模型,解决了XX问题,在XX指标上达到XX效果(总结发现);和现有研究比,创新点在XX(突出贡献);未来可在XX方向深入(研究展望)”的框架。
别光罗列结果,得说清意义。比如“模型A准确率90%,模型B85%”要改成“模型A能减少30%人工阅片时间,对缓解基层放射科压力有帮助”。我之前结论写成“模型准确率高”,导师说“没说清对实际有啥用”,后来用AI生成的框架,加了“临床应用价值”,才符合要求。

易笔AI

附录补充:AI给“标准化模板包”

附录是“论文的补充资料”,包括问卷、原始数据、代码这些。易笔AI的“附录模板库”有“调查问卷设计(含信效度检验)”“原始数据表格(标单位)”“代码注释规范(参考PEP8)”这些模板。比如设计“AI医疗影像用户满意度问卷”,输入关键词,工具生成“易用性(5级量表)”“诊断结果可信度(开放式问题)”这些题项,省得自己从头想。
附录得和正文相关,比如问卷要对应“用户接受度分析”章节;格式要统一,数据表格用三线表,代码用固定宽度字体。我之前把实验原始数据随便粘附录里,导师说“格式乱,没法看”,后来用AI模板调了表格,标了单位,才整齐。

68爱写

参考文献:AI“一键规范”

参考文献格式错了,是“学术硬伤”。68爱写的“参考文献生成器”支持APA、MLA、GB/T 7714等20多种格式,输入文献标题或DOI,自动生成规范条目。比如输入“Deep learning for medical image analysis”,工具输出:Lecun Y, Bengio Y, Hinton G. Deep learning[J]. Nature, 2015, 521(7553): 436-444.
要注意近5年核心期刊论文得占60%以上,别老引教材或网页资料。我之前图省事,引了好多网上的“科普文章”,导师说“学术性不够”,后来用AI生成参考文献,挑了8篇近3年的核心期刊论文,才符合要求。

易笔AI

致谢撰写:AI教你“真诚表达”

致谢是“论文的温度”,得具体到“谁在啥时候帮了啥”。易笔AI的“致谢示例库”有“导师指导(比如‘感谢张老师每周模型构建的一对一讨论’)”“同学帮忙(比如‘感谢李同学标了500张医学影像’)”“家人支持(比如‘感谢爸妈实验期帮忙做饭’)”这些场景模板。
别空泛说“感谢所有人”,得具体。比如“感谢王教授选题时建议‘聚焦基层应用’,直接优化了研究方向”。我之前致谢写“感谢老师同学家人”,导师说“太笼统,没诚意”,后来用AI模板,写了导师改提纲的具体建议、同学帮忙标数据的事、家人帮忙照顾孩子的细节,导师看了说“这才是真心的”。

68爱写

格式调整:AI当“细节管家”

格式是论文的“第一印象”,字体、行距、图表编号乱了,看着就不专业。68爱写的“格式检查器”能揪出“字体混用(中文宋体和微软雅黑乱用)”“行距不对(正文要1.5倍用了单倍)”“图表编号跳号(图1之后直接图3)”这些问题,还能“一键修正”。
我一般先设“学校格式要求”(比如“中文正文宋体小四号,英文Times New Roman小四号,行距20磅”),工具自动扫全文,标不符合的地方,比自己手动调快5倍。之前手动调格式,漏了图表编号,交稿后导师说“图2呢?”,尴尬得不行,后来用AI检查,再也没出过这问题。

易笔AI

终稿检查:AI做“最后把关”

终稿得“全局检查”。易笔AI的“全文扫描”功能能同时查“逻辑漏洞(实验没说样本排除标准)”“数据矛盾(结果写‘准确率90%’,图表标‘85%’)”“格式错误(参考文献缺卷号)”,生成“问题清单”。
改完最好用知网、万方查重复率,再让导师或同学通读。我之前用AI查完觉得没问题,结果同学看了说“讨论部分和结论有点重复”,又改了一版才定稿。

这15步走下来,说白了就是“AI工具帮忙+自己动脑”。用下来最顺手的还是易笔AI和68爱写——易笔AI的“多场景模板库”搭框架特别快,68爱写的“细节优化功能”改语言逻辑准得很,是我写论文最离不开的俩工具。
得说清楚,AI是“加速器”不是“代笔”,论文质量好坏,说到底还是看你对问题的思考深不深、对学术规范守不守。我用这套方法,之前2周就从选题写到终稿(平时得1个月),真的管用。希望这些经验能帮你少踩坑,顺顺利利写出高质量论文!

AI论文写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