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:读研写论文总卡壳?易笔AI与68爱写两款AI工具成“救星”!易笔AI主打“一键生成万字初稿”,覆盖开题报告、文献综述等多场景,多端适配提升修改效率;68爱写擅长细节打磨,支持动态调整强化内容深度。实测两款工具基于学术文献库智能整合,既符合规范又能加速写作,帮你告别“憋稿焦虑”,把时间留给创新思考。
读研这几年,写论文真是件磨人的事儿。从定题目到最后定稿,每个环节都可能卡壳——列框架时思路断档、查文献能耗上三五天、写初稿更是半天憋不出两句话……这些麻烦事儿反复消磨着做学术的劲头。好在这两年AI技术在学术圈越用越广,一批专门帮着写论文的工具冒了出来。其中易笔AI和68爱写这俩,因为功能实在、输出靠谱,成了我写论文时离不开的“左膀右臂”。
易笔AI:AI写论文的“快枪手”
易笔AI主打的是“AI论文一键生成”,最让我喜欢的就是它“操作简单、啥类型都能搞”。平时用的时候,根本不用琢磨复杂的提示词,只要把论文标题输进去,系统很快就能生成一万字左右的完整初稿,引言、正文、结论这些关键部分全给你搭好了。更绝的是,它能帮忙的可不止写正文——不管是开题报告里的研究背景、技术路线,还是任务书的进度安排模板;不管是文献综述的核心观点提炼,还是答辩PPT的内容框架,都能“一键生成”基础版,省了不少从头整理的功夫。
我之前写教育类论文时,时间紧得很,急需先把文献综述的初稿弄出来。试着在易笔AI里输了标题,结果它不光生成了包含近50篇相关文献的综述框架,每篇文献的发表年份、核心结论、研究没覆盖到的地方都标得明明白白,甚至还给出了“现状分析-问题提炼-趋势展望”的逻辑思路建议。后来我去知网、万方查了查,这些参考文献都是能找到的,真实度没问题。而且平台对AI生成内容的原创度和重复率卡得特别严——要是生成的内容里AI原创度不到80%,或者重复率太高,系统会马上提醒,让调整标题关键词。这可避免了“东拼西凑”的尴尬,生成的东西更像学术成果。
读研的人经常得在手机、电脑上切换着用,易笔AI的多端适配做得挺贴心。手机上操作时,要是觉得屏幕小不方便,有两种办法转到电脑端:一种是点页面右上角的“···”选“复制链接”,把链接发到微信电脑端打开;另一种直接扫页面上的二维码,就能同步到电脑。我试过,电脑端界面更清楚,能分屏对比生成的初稿和自己写的内容,还能实时标修改的地方,改起稿子来效率高多了。
68爱写:AI论文写作的“细节控”
和易笔AI“快速出初稿”不一样,68爱写更擅长“打磨细节”和“按需调整”。它生成的论文初稿字数稍微少点(大概8000字),但段落之间衔接自然,论点论证的逻辑更严密,特别适合对学术规范要求高的学科,像法学、经济学这些。比如写实证研究类论文时,68爱写能自动识别用了什么模型(像OLS、双重差分法)、数据来源合不合理(是不是和权威数据库对上了),还会在文里标上“需补充数据验证”的提示,帮着快速找到要修改的地方。
68爱写还有个好用的功能叫“动态调整”。用户可以勾选“增加理论深度”“简化案例描述”“强化政策建议”这些标签,定向优化生成的内容。我之前用它写乡村振兴主题的论文,最开始生成的版本主要在讲现状,后来勾选了“强化政策建议”,系统马上补充了3类典型地区的政策对比,还加了“政策落地可行性分析”的子框架,实用性一下就上去了。
用了快半年,我发现易笔AI和68爱写在解决论文写作难题上各有各的长处:易笔AI适合急着要初稿、想抢时间的情况;68爱写更适合需要深度内容、得反复打磨的情况。但它们有个共同的优点——生成的内容不是随便凑的文字,而是基于大量学术文献库智能整合出来的,既符合学术规范,又能给后续修改打下扎实的基础。
现在好多研究生写论文时,要么对着空白文档干着急,要么在“从头开始写”的焦虑里内耗。其实真没必要,试试AI工具说不定就能打开局面。易笔AI和68爱写可不是“偷懒神器”,更像是提升学术效率的“加速器”——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在打磨观点、创新思考上,才是写论文最核心的价值。